查看: 376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[专业课] 子曰汉硕考研 | 《中国文化要略》复习笔记第六章

[复制链接]

1194

主题

2

回帖

3918

积分

超级版主

积分
3918
发表于 2021-5-12 14:10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第六章 学术思想
1. 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哲人们的(哲学思想)和(学说)。
2. 孔孟之道:
孔子: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人。孔子的中心思想是“仁”字。仁的意义“仁者爱人”,方法:“推己及人”。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,是“人本主义思想”的明确体现。(《大学》中所提出的“修身,齐家,治国。平天下”)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主张正名和统治者立信。
孟子:名轲,字子舆,战国时期邹人。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性善和良知。尊为“亚圣”。提出要“养浩然之气”,在孔子“杀身成仁”基础上又提出了“舍生取义”。政治方面提出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的主张。提出“仁政”观念。
荀子:名况,字卿,赵国人。主张性恶,为善方法是“修身”和“师法”,主张强化军权,但重视民的作用“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。提出“明于天人之分”的唯物主义观点。
董仲舒的以“天人感应”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,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。
王充的《论衡》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。否认天有意志。
3.老庄思想:
老子:姓李名耳,字聃,一称老聃,一字伯阳。春秋时期楚国苦人。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把“道”作为最高范畴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。
庄子:名周,战国时期宋国人。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,同样把“道”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。
儒家是“入世之学”,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,其作用偏重于社会,就个人来说,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;道家是“出世之学”,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,其作用偏重于个人,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。
4.墨家学说:代表人物墨子,名翟,鲁国人。
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和要求。
思想理论方面:墨子提出了“兼爱、非攻、尚贤、尚同、节葬、节用、非乐、非命、尊天、明鬼”等十大主张。
形式逻辑方面:提出了以“名(概念)、辞(判断)、说(推理)”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。
自然科学方面:几何学、力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。
5.(儒学)和(墨家学说)在战国时代并称为两大显学。
6.法家学说:战国时代后起的学派,代表人物韩非,韩国人。著有《韩非子》。中心思想是“循名责实,信赏必罚。”
韩非将“法、术、势”合为一体,集法家之大成。法家思想实际上是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。
“法”即君主的法令,君主治国必须有明确的法令,赏罚必须严明;
“术”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和权术,君主应知人用人,听言察实;
“势”即君主的权势地位,君主必须牢牢掌握权柄不放。
7.经学:由先秦进入汉代,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——“经学”,它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。
其内容极为广泛,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,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伦理、道德、哲学、礼仪、教育、文学、艺术、史学、法律、宗教及民间习俗等。
8.六艺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,在《庄子》一书中被称为“六经”,这六部经典经过孔子删订,成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,因此也称为“六艺”。
9.今文经:到汉武帝设立“太学”时,经书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,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,后来才采用汉代当时流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的,因此称为“今文经”。
10.古文经:使用“古籀文字”写成的先秦旧本,是从孔子旧宅的壁缝里发现和从民间获得的古文经书。
11. 今文经学家西汉以(董仲舒)为代表,尊(孔子)为经学之祖,注重阐述经文的(微言大义)。
12. 古文经学家尊崇(周公),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,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,注重(名物训诂)。
13. 西汉末年,王莽改制,立古文经为官学。
14. 古文经东汉时先后涌现出马融,许慎等一批经学大师,特别是马融的弟子郑玄,号称“郑学”;到三国时期又有王肃形成“王学”。
15. 孔颖达等人合编(《五经正义》),对汉代以来的经学做了一次系统性的整理。
16.玄学: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,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,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。“玄”就是老子所说的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指深奥难测而又无法用语言明确的某种状态、关系或道理,研究这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,就可称为“玄学”。主张“贵无”。
17. 魏晋玄学及其思辨方法,如(得意忘象)、(得意忘言)等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
18. 北宋初年的胡瑗(世称安定先生)讲“砥砺气节”,孙复(世称泰山先生)讲“经世济人”,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,讲“经世济人”,两人实开理学先河。
19. 张载(世称横渠先生)以“气”来解释各种事物的生灭变化,主张人应获得完美的“天地之性”,称他治学的目的是: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、为万世开太平。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的精神。其学说被称为“关学”。
20. 周敦颐(世称濂溪先生)的学说源于道家的太极和阴阳五行,著《太极图说》,以“无极而太极”来解释宇宙生成,而以“中正仁义”为人生之大道。其学说被称为“濂学”。
21. 程颐(世称伊川先生)、程颢(世称明道先生)兄弟认为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,也是社会伦理钢厂的最高原则,它“在天为命,在人为性”。其学说被称为“洛学”。
22. 北宋理学四大家:周敦颐(濂溪先生)、张载(横渠先生)、程颐(伊川先生)、程颢(明道先生)。
23. 朱熹(世称紫阳先生)集理学大成。以“理”和“气”解释宇宙、人生,认为“理”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,“气”则是形而下的由“理”派生出的具体物质。
24. 朱熹主要继承了二程的“理”,认为人性即是真理;陆九渊(世称象山先生)主要继承了二程的“心”,认为人心即是真理。
25.四学:濂(周敦颐之学),洛(二程之学),关(张载之学),闽(朱熹之学)
26. 王守仁(世称阳明先生)集心学之大成,提出(知行合一)的观点。
(哲学是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,心外无理,心外无义,心外无善)(十一岁作诗:山近月远觉月小,便道此山大于月。若人有眼大如天,还见山小月更阔 )
27.李贽,号卓吾,后称李卓吾。有《焚书》、《续焚书》、《藏书》、《续藏书》等著作。反对儒家的名教、反对专制统治。提倡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。斥责道学家“阳为道学,阴为富贵,被服儒雅,行若狗彘”
28.朴学:清代的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,象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,而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“质朴之学”,简称“朴学”,也称“考据学”。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、黄宗羲、王夫之、颜元等几位大儒。
29.乾嘉学派:朴学以清代为盛,成就超过古人,尤以乾隆、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,形成“乾嘉学派”。
30.(顾炎武)世称亭林先生,是清代儒林第一人,以考古求真为宗。他的两部著作(《日知录》、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)被认为“无一字无来历”。强调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、“行己有耻,博学于文”。
31. 黄宗羲(世称梨洲先生),具有民主思想。(《明儒学案》)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,(《明夷待访录》)为考古论今之作,突出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。
32. 后人把王夫之(世称船山先生)的作品集结为(《船山遗书》),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,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。
33. 颜元(世称习斋先生)是一位专讲实学的思想家,因反对书本上的学问,所以著述很少,一生只写了四篇文章,即《存学》、《存治》、《存性》、《存人》。称为“四存之学”。 
34. 清代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崇(古文经),而晚清的朴学则重视(今文经),其代表人物有(龚自珍、魏源、康有为)



【码上添加学姐获取最新考研资讯】

微信号 :MTCSOL354445
新浪微博:@汉硕考研院
汉硕考研QQ交流群:1063353993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电话 ( 9:00—18:00 ) 18927438622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更多最新动态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